大人的世界,寶寶不明白。從新生兒起,就有不同階段的情緒發展變化過程,環境下的聲音傳遞、及透過視覺的呈現、實際的接觸,寶寶隨著成長,漸漸地吸收感受著所有的變化。當人們生理或心理遭遇到緊張不安的狀態時,壓力就會隨時存在示警,藏於內心深處。而情緒就是多種感覺、思想、產生的狀態,顯露於外。這內外交流後的結果,就會產生共鳴~簡單來說,當過度壓力產生,就會反映出焦慮、煩躁不安等寶寶情緒反應。
嬰幼兒時期的情緒呈現,大多容易以表情、動作、行為來分別。無論是正、負向的感受,都是在透露需要得到關注的訊息。主照顧者需要細心觀察孩子的感受、並給予正確良好的回應,耐心地瞭解孩子的需求,並且注意自身的情緒調節。屬於寶寶的大海綿,不僅吸收著成長學習中的養分,同時,也乘載了環境中的壓力。孩子的心理、行為或發展障礙,都是因為家庭環境、社會因素所造成。
寶寶時期,會藉由肢體動作加上情緒表達進而傳遞想法,等待照顧者接收到訊息,產生回應,達到目的。這是與生俱來的連結能力,透過情感交流促進了大腦的神經系統發展。正因為如此,決定孩子未來的情緒是否能穩定發展良好的關鍵,就落在生命前三年期間,也是所謂的敏感期階段。請別忘了,大人擁有可思考、控制管理的本事,而孩子同時也在感受學習中。因此運用合宜的情緒調節示範,以及良好的互動回應,更能讓孩子感受溫暖更平穩、發展得更健康。我們期許寶寶生活在充滿愛、信任感及安全感的環境下,勇敢探索這個世界。